close

南京1915

 

第一次去南京是10多年前的事,那時候父親生活中最大的娛樂就是聽收音機,白天最常聽的節目是中廣、到了夜裏則是聽美國之音才能入睡。他常說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從中廣生活網可以得到很多時事和知識,美國之音則是他了解對岸故鄉狀況的管道。中廣有個節目主持人叫石元娜,10多年前是非常活躍的廣播節目主持人,她是身體障礙人士,因為在廣播界有成就,所以曾經當過國大代表。石元娜非常關注弱勢民眾的福利,其中特別組成旅行團,鼓勵老年人出門走走逛逛。那年秋天,父親替我和他報名參加了他組的江南行旅行團,從上海、蘇州、杭州、揚州到南京總計七天,雖然我對江南並沒有興趣,但還是依父親的指示到石元娜的辦事處繳費、送證件、取資料等等事宜。報名的理由很簡單,第一是因為這是專為老人家組的團,其次也是最重要的理由,就是行程有到南京,那個他離開了40多年的故鄉。

 

我的父親是南京人,出生在民國4年、西元1915年。南京有很多區,他的故鄉在浦口。嚴格來說浦口並不在南京市區,而是隔著長江在下關對岸。民國初年的南京當然是江南第一大城市,但南京位在長江南岸,南北以及東西向陸路交通運輸雖然已經有鐵路,但終點只到浦口,不論是北方來的物資,或是南方要輸往北方的貨物,都要經由下關碼頭渡過長江運往浦口,再從浦口火車站運往武漢、北京。因此不論下關或是浦口碼頭,總是人潮擁擠貨物滿倉,等著過江的物資沿著江邊的碼頭堆積著可以綿延數公里,江上來來往往的大小渡輪忙碌不停,是南京除了秦淮河畔、夫子廟之外最熱鬧的地方。

 

中華民族歷史上有四座歷經數朝的古都,漢朝的洛陽、唐朝的長安、六朝南京、明清的北京,除了南京之外,其他三座古都都位在黃河流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這麼多朝代定都在黃河流域也不足為奇。但江南在漢朝以前還是中原以外的蠻荒之地,五胡亂華造成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大遷移,我的先祖,就是在那次大遷移離開了中原,歷經幾代來到江南南京。20幾年前在身分證或是履歷表上都還寫著個人的籍貫,除非早期不管是避難或是為了求生而來到台灣已經歷經幾代的後人,開始將自己的籍貫寫為台灣之外,其他較晚來到這裡的移民,籍貫還是在中國大陸,我的父親是南京人,所以我的籍貫是南京市。雖然我從來沒有在那裏生活過一天,但從我有記憶開始,父親就告訴我南京是六朝古都、直轄市、中華民國首都,是他的故鄉。小時候每次在填身分資料的時候,我都會很驕傲的填上南京市,和其他同學大都寫福建、台灣省之後再寫城市,但我不用填省籍,直接寫上南京市三個字,讓我覺得很特別,與眾不同。但這個時代已經很少人提到自己的籍貫,身分證上也不再有籍貫資料,取而代之的出生地。

 

話說回來,1949年徐蚌會戰,江陰要塞司令投共,國軍大敗,接著大陸淪陷。淪陷之前上海運輸艦載滿了物資和軍民一艘一艘的往台灣撤退,但是當時不論軍、情系統表面上接到的指令都是往西南撤退。父親是中統局的情報員,那時候負責武漢到浦口鐵路沿線情報工作,大陸淪陷之後聽從命令留在後方作情報,但後來發現中央根本不管他們了,於是在民國40年靠著情報技術假命令、假關防,從安徽一路往南逃到香港調景嶺。那時候落難在調景嶺的中央政府人員不少,大家都想歸建,但台灣當局怕有中共趁機滲透,不准大家回去。父親在香港待了二年多,才在從前舊部屬的保證、安排下會到台灣,而早他一步回到台灣的舊部早就佔了位置在調查局升了大官。關於國民黨這一塊,就不談了。父親終於到了台灣,那年是民國42年,等他再回到故鄉,卻已經是456年之後的事了。

在香港調景嶺的父親

 

 

還記得我們那天是中午抵達南京,我們在中山路上的餐廳吃飯。一到南京給我的感覺就是一片綠蔭,像中山北路一樣,南京的中山路沿線種滿了一整排法國梧桐樹,大大的樹葉、高大的樹幹隨風搖曳,父親說那是蔣夫人當年在南京的時候下令種的,沒想到這麼多年之後,會長得這樣茂盛。不過父親一下車就顯得有些不安,不像前幾天在上海、杭州,還有些閒情逸致看看風景。晚上到秦淮河畔吃了晚飯,旅行社原來安排了逛夫子廟夜市的,但父親急著先回飯店去,因為他約了40多年不見的外甥女在飯店見面。

台灣雖然在民國78年解嚴並開放大陸探親,但是因為父親的身分特殊,一直沒敢回去。但其實也不是這麼簡單,當然還有些其他緣由讓他遲遲下不了決定回家。父親做事一向謹慎,這次回家事先只通知他的外甥女、我的堂姊他將會在哪天晚上抵達南京,要他們等電話。那天晚上,堂姐來了之後,接我們到他們家裡坐坐,然後從浦口接來了我大伯,二個老人談了一會兒之後,夜裏,我和父親搭車到下關碼頭,隔江望著對岸的浦口,我問他要不要回老家去看看,坐渡輪或是搭車過他那時侯還沒建起的長江大橋,我陪你去。他說不了,家已經沒了,回去幹嘛呢!那時候我不懂,心想或許他心裏千頭萬緒、也或許因為近鄉情怯。但我望著對岸的燈火,卻燃起一股念頭,有天我一定要回去看看

 

 

 

後來透過父親和大伯的書信往來,我知道那天他為什麼不回家的原因。因為,家已經不再了。在中共解放之前父親是浦口區區長,而大伯是浦口稻米商業工會會長,父親離開之後,因為他的身分,文化大革命期間浦口家裏的親友被打成黑五類,大伯和大伯母被送到東北勞改了10多年,老家充公,留在家裏的他的老婆、我的大媽改嫁,他的二個兒子下落不知不明,在怎麼問南京的親友都說不知道。父母的祖墳被共產黨扒掉了、老家沒有了、兒子不在了、老婆改嫁了,這個浦口還有甚麼值得回去、值得留戀的?

 

後來聽說他又再回去了一次(我那時候不在台灣),見了我大媽,大媽的丈夫過世了,原來希望把她接到台灣二人好有照顧的,但分開了40多年,人老了、人變了,回到台灣之後他放棄了二老相依到老的念頭,往後的10多年,他再沒回去南京。去年夏天,他走了,我們依照他的交代將骨灰灑在他待了40多年的台灣、東海岸的太平洋上,但我不知怎麼的,在火化之後悄悄的留下二小罐他的骨灰,心想該為他做什甚麼,原來想做成生命鑽石的,後來想起來他很早很早之前曾經說過,希望我帶著他的骨灰回到南京,把骨灰灑在長江上,如果帶不回去,就灑在太平洋吧。於是,我決定帶他回南京,帶他回那個他思念了450年的故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ct36 的頭像
    ict36

    旅行者的天空

    ict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