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被遺忘的一群人—屯堡文化

天龍屯堡--地戲。

 

走進雲貴高原的第10天夜裡,我們抵達貴州西南方的高原城鎮-安順。剛進入市區,小吳就接到餐廳的電話說是市區停電了,晚餐可能要延後。望窗外一看,果然街道的一側黑壓壓的一片,另一邊則還有燈光。看看時間就快要7點了,小吳很機警的要師傅到另一家飯店試試,所幸這間飯店一切OK。其實這家飯店規模和用餐的環境也都不錯,安頓好之後,出狀況後的晚餐感覺特別豐盛。用過餐到飯店已經是晚上9點多了,外頭下起不算小的雨。落腳之處的是新開業的大酒店,大廳非常寬敞,加上住宿的團體不多,感覺更寬敞。在商店街胡亂逛了一陣,門外的雨衣點也沒有停歇的跡象,早早回房休息去。

2天一大早就起床,今天要拜訪安順附近的幾處景點,天臺山、天龍屯堡,和青岩古鎮,然後回貴陽。天臺山在天龍屯堡古鎮東南邊的山麓間,山頂有一座由屯堡人在明朝萬歷18年興建的廟宇”五龍寺”,是座融合佛教與道教的寺院,寺院就地取材以石頭建成,是兼顧防禦性質的建築,整個院區沿山勢興建,走在雨後的石階綠林中,感覺特別清新。不過由於前一晚上將照片檔案下載到IPOD之後出狀況,雖然從硬碟容量知道檔案沒有遺失,但是心中卻忐忑不安,無心拍照。這一段插曲,卻也讓我反思,旅行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再美好的風景、再精采的人文,都不應該忽略另一個人的感受,應該好好把握二個人共同的回憶。想到這裡,心中稍稍釋懷。

 

天臺山上佛道合一得的寺廟,確實讓人感受些許靈氣。

據說樹齡超過千年以上的樹

 

小 ㄋㄧㄤ  ㄋㄧㄤ

隨山勢而建的院落

香火鼎盛

 

走下山,不到10分鐘就到天龍屯堡。依照當地的規定,在走進天臺山和天龍屯堡景區的後,就必須安排當地的導覽員。導覽員是個小女孩,叫什麼名字我忘了,只記得她叫介紹說,當地管小女孩叫”ㄋ一ㄤ˙ ㄋ一ㄤ˙ ”(輕聲),所以叫她ㄋ一ㄤ˙ ㄋ一ㄤ˙就是了。她說天龍屯堡的堡唸作”埔”,就是一群人定居屯墾的聚落。屯堡是貴州特有的文化,中國最早往西南地區大規模的遷移,可追溯自漢代擴張疆域,不管是西域或是西南黔貴地區,軍隊進駐當地之後,為了長久駐紮必須自力更生、屯田戍邊。屯軍之後接著就是移民,這樣才能在當地建立穩固的統治勢力。但是邊疆地區仍然必須有隨時備戰的準備,於是屯田的村落建築都兼具軍事防禦性,一個個屯堡就這樣形成。

到了明朝,太祖朱元璋為了鞏固邊錘、平定元朝殘餘勢力、以及控制少數民族,同意軍隊帶著眷屬一同駐地屯田,而安順位於貴陽通往雲南的重要戰略位置,於是在安順一帶形成一座座軍民合一的屯堡。而因為貴州獨特的與外界隔離的地理環境,屯堡完整的保留了明朝700年以來的漢代文化,因此被稱作”老漢人”。

天龍屯堡範圍不大,一條老街沿著蜿蜒的小溪穿過古鎮。小巷二旁都是販賣紀念品的商店,看得出來已經相當商業化。幾個彎曲之後走進一座小廣場,廣場旁一座客棧造型的商家,老婆婆親切的吆喝著我們來喝茶,不用錢的…。初初感受到當地人的親切。天龍屯堡的建築大多是百年以上的石砌建築,建築形式與配置仍然保留著防禦特性。700年來保留的漢代遺風,在當地的建築、生活形式、說話的語調和藍色的寬袖長杉,以及尖頭的繡花鞋上處處可見,古鎮裏婚喪喜慶無不遵循古制。最特別的是婦女額頭上都套著白色的頭巾。ㄋ一ㄤ˙ ㄋ一ㄤ˙說,自古以來,屯堡的女孩結婚之後,就要依照習俗把額頭上的頭髮拔光,拔光喔,不是剃光。說是這樣才能避邪、幸福。不過,我們都認為,應該是古人常常因為徵戦而離開家園,害怕妻子外遇,所以找了個理由把婦女的頭髮拔光,讓他們不敢隨便出門。大男人主義下的產物。從此,已婚婦女的服裝和頭飾,就成了屯堡文化最明顯特殊的一環。

 

老婆婆熱情的招呼我們喝茶

青絲落盡的額頭,是大男人自私的犧牲品。

歲月

專注

小橋流水,垂柳青條,彷彿回到故鄉江南。

 

豪門之後....

600年不變的景物

厚重的門牆,是最佳的防禦。

狹窄彎區的小巷,讓入侵的外族摸不清方向。

 

天龍屯堡的另一處文化特色,就是儺戲,也有人稱作地戲。”儺”唸作”挪”,單以字義來說是一種驅逐鬼怪病疫的儀式。儺戲起源於何時已不可考,只知道葛早古早之前,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相關儀式的記載。周代之後儺的儀式逐漸盛行,漸漸演化成為戲劇的形式,依據不同的季節、祭典、參與人物的階級有不同的儀式,而分成宮廷儺、國儺、軍儺、寺廟儺等不同的儺戲。當然,這樣的戲劇僅僅流行於黃河流域、中原地區,但是隨著武力與疆域的擴張,這樣的民俗儀式也跟著進入西南邊疆。在中原歷經戰火,外族入侵的背景下,儺戲漸漸演變成南方的紹興戲,北方的京戲,反倒是當年因為屯兵邊疆,受到地形阻隔的貴州屯堡,保留了古老中原最完整的儺戲特色。

天龍屯堡的儺戲屬於軍儺的一種,叫做地戲。除了在年節祭典祭祀祈福之外,平日也藉此操練軍事的意味。我們沿著古鎮小溪旁路往古鎮裏走著,小橋流水,絲絲楊柳,彷彿有回到江南的錯覺,這或許是思念遠方故鄉的表現。走到路盡頭是一作廣場,走過廣場邊的一座牌坊,走進一座院落,二層樓的古老建築圍著樹影高大的院子深處,是一座挑高的舞台。舞台前隨意的擺著一張張長板凳,就是我們要欣賞地戲的地方。來訪的人不多,大約就我們這些人,2位樂師首先走進舞台靜靜的坐在一旁,一會兒走進一位老人,聲音高亮的向大家介紹等一會兒要表演的戲碼,大致聽起來是劉關張3人的故事。隨著鑼鼓響起,演員一一進場。戲中的角色青一色由男性扮演,每個人穿著類似京戲的戲服,額頭上帶著面具、面具上二條亮麗的羽翎、面具下連著黑紗、背後插著旌旗,色彩對比豐富,造型相當生動。演員隨著樂音有節奏的唱著,不久清脆的木鼓伴著鏘鏘的鑼聲熱鬧響起,手中的長槍飛舞,身後的旌旗跟著演員的腳步旋轉著,整個畫面突然炫麗飛揚了起來,原來是一場激戦。當然,最後少不了忠孝節義的結果。整個表演過程不長,就在院子裏迴蕩著熱鬧的樂音中結束,剛剛好讓人回味。

 

來,看一場戲!

準備

上場.....劉  關  張 的故事。

白面書生--劉備

黑面將軍--張飛

鏘.....鏘鏘鏘鏘鏘鏘......

京戲與紹興戲的濫觴。

 

表演結束之後,演員很自然的和大家合影留念,還不斷擺出誇張的姿勢,賓主盡歡。其實,不管是樂師或是演員,年紀都相當大了。離開古鎮,除了導覽的年輕ㄋ一ㄤ˙ ㄋ一ㄤ˙,身著藍杉的婆婆,看不見幾個年輕人。似乎感到欠缺著什麼,現在回想起來,除了街道二旁老建築裏販賣的商業化紀念品外,更讓人不自覺的擔心的,是那些偶然保存了700年,不曉得能否經得起未來愈來愈多的觀光衝擊的屯堡文化。

 

 

千秋故事--天龍屯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ct36 的頭像
    ict36

    旅行者的天空

    ict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