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貴州(四)--人文薈萃--鎮遠

鎮遠,傅家大院....。

 

鎮遠,貴州東邊的重要城市。在公元前277年戰國秦昭王時代,就形成聚落,為黔中郡的鐔城縣。漢高祖建武陵郡,稱為舞陽縣。明太祖朱元璋建國之初,雲南土司動亂,為了控制滇貴邊垂和湖南、貴州水路,選在群山之間、長江支流 陽河南岸屯兵建城,設置鎮遠衛,意味鎮遠一方。

由於鎮遠扼制湖南經貴州通往雲南的交通,軍事地位愈形重要,不就又河北岸建立鎮遠府,並在石屏山上興建城牆,因此當地人稱南岸為衛城、北岸為府城。在邊界無戰事歌舞昇平的日子裏,鎮遠就成為四方商賈雲集,交換各地貨物的商業中心。湖南的布匹米糧、雲南的銅錫礦產,都在這裡交易。隨之而來的是中原、江南、兩廣各地的商會,紛紛在此建立據點,山西的錢莊票號當然也不會缺席。從戰國到明清,走入小巷,石板路二旁的四和院,一磚一瓦訴說著鎮遠2200年的歷史興衰。

我們一早從凱里出發,走出市區沒多遠就進入山區。途中經過幾處市集、小村落,淳樸的風貌令人非常著迷,終於忍不住要求小吳和帥哥(我們的師傅,小時後是紅小兵)停車10分鐘,當然,大家一停下來,就不止10分鐘。不過帥哥時間控制得還不錯,上車之後翻過幾段山路,舞陽河畔的古鎮,躍然出現眼前。

離開凱里前往鎮遠途中,行經一處村落的市集,村民好奇的望著我們這群外地人。

小吳說,這裡的少數民族好老實,牽著家中的牲畜到市集,也不叫賣,就靜靜的坐在一旁等人來買。萬一沒人買,就再牽著牲畜回家。

途中尋常百姓家。

到鎮遠途經3座村落,規模都不大,但是沿途古樸的磚瓦、木板牆,相當吸引人。前2座村落都匆匆經過,在翻過一座山,遇見第3座村落的時候,終於按耐不住要求小吳和帥哥停車,讓我們看看....

這座村落有一處水塘,倒映著沿著國道搭建屋舍。

這是這村落唯一的商業中心。

屋簷下掛著金黃的玉米,是當地最常見的景象。

走進村子裡的小徑...

雖然是偏遠的農村,但是建築形式充滿濃濃的傳統漢族風格。

我不懂建築,但是我知道,正是最純正的漢族建築。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鎮遠舊街一偶。

鎮遠,府城街道一隅。

 

鎮遠規模其實不大,舞陽河從中蜿蜒著穿越古鎮,鎮上的街道就只有二條,就在河的二岸。幾個折曲走下平地,屋舍沿著舞陽河岸二側的道路,往山上蔓延。進入市區剛開始道路二旁是較新的34層樓建築。經過幾條街之後,漸漸進入商業氣息濃厚的地區,二旁漸漸出現木門青磚有著雕瓦飛簷的建築。路面也不時出現光滑的石坂。車向左轉經過一道大橋,過河到北岸就是鎮遠府城,剛才走過橋的那頭就是鎮遠衛城。右轉走進鎮遠老街,雖說是仿古的新建築,但是窗稜、飛簷、青磚、石板路,無依不維持著舊城的意象。不過走近二旁的巷弄中,曲折蜿蜒的角落,一幢幢200年以上舊院落林立著,遠遠的就可以感受到這個古鎮悠久的歷史風貌。

今晚下榻的酒店就在老街上,午飯過後,安頓好行李,一行人沿著老街往河岸碼頭走去。走到盡頭,對岸的山壁上矗立著一幢幢道觀、佛寺、書院、飛簷亭閣,依山勢而建。沿著河邊下游走,一會兒經過另一座橋,這一區域大約就是古鎮的邊緣了。橋叫做祝聖橋,祝誰的聖我忘了。過橋往青龍洞參觀,就是剛剛在岸邊看見的山上的院落建築群。青龍洞每一幢建築、寺、觀都有一段故事,每一處清幽的山洞,都有其典故。洞中有閣、閣中有廟,每一處建築都有山路、洞穴、溝壑相通。我很不用功,沒有一一記下每一個典故。幾段起伏之後,爬過一道驚險的階梯來到玉皇閣的望江樓。這裏是整個院落的最高點,走在木構的建築體上,嘎嘎作饗。透過迴廊上的木窗往外看,整個鎮遠古鎮盡入眼簾。

下山途中,另一座重要的建築,就是江西會館。四方型的建築,中央的戲臺,和千里之外的江南、中原大家院落一般。走過祝聖橋,橋頭一處石階往上登高,就是石屏山。從這裡上石屏山要收錢的,山路雖不難走,但是連續的曲折爬升,想要登高攬勝確實有些辛苦,一般旅行團是不會排定這種行程的。雖著山路越走越高,鎮遠的另一個角度,卻也漸漸浮現。南岸的山凹邊,一排排的建築,似乎是工業集中的地方。一條鐵道就從半山腰前經過,高高的鐵道橋,轟隆隆的聲音從遠處傳來,行走在城市上空的鐵道,好似宮崎駿天空之城中的場景。

從碼頭看對岸的青龍洞建築群。

隨著地方發展,建築也一批批改建,但是仍然維持著舊有的屋瓦、飛簷的風格。

往上攀豋,鎮遠全鎮的風貌漸漸呈現。

旅行社的好友,超級業務-淑蘭和超級領隊-幸瑩。

玉皇閣的望江樓,這是公認俯瞰鎮遠全貌的最佳地點。

舞陽河蜿蜒流經的鎮遠,左岸是衛城,右岸是府城。府城後山曲折的山路,就是一會兒大家要攀登之處。

江西會館,青龍洞上規模最大的建築。

中庭的戲臺,是以往眾人聚集賞細娛樂的場所。

戲臺不論結構或是彩雕都保存得相當好。

往山上攀爬,遠處從高處穿過小鎮上空的鐵道,讓我想起宮其駿的天空之城。

登上山頂,俯瞰不一樣的鎮遠。

 

不過,石階而上的視野雖然好,但是貴州多山、濕氣重的氣候,能見度卻欠佳。午後330分的陽光斜照著,讓爬出一身汗,吹著山風略感涼意的身體,稍稍感到溫暖。登上高峰,山頂上很清楚的看到一到白色的石牆,石牆不高,大約3公尺高,隨著山勢起伏一路往北延伸,小吳說,這就是明代的長城。我們躲在背風面的城垣上稍作休息之後,因為山上的風確實有點大,怕著涼,於是往左走進半山腰,隨著山路下山。走過一段樹林,幾處曲折之後,漸漸看見一群群頗具歷史的屋舍。再往山下走去,彎進一條小巷弄,我們已然進入500年前的世界。這群沿山勢而建的房舍、院落,就是先前提到的舞陽河北岸,府城的舊城區,崎嶇不平的石磚路、斑駁的門板、鮮紅的門聯,遠處不時傳來的雞鳴,感覺非常悠靜。雖然不知道路,但是隨著巷弄彎曲,漸漸往山下走去就能回到河畔的大街,是不會錯的。正當我們閒逛著通過一處巷口,突然聽到一陣歡笑聲,原來是淑蘭他們從另一條路下山,與我們相遇。小吳說:正好,我們一起去看鎮遠最著名的三座古院落,傅家大院。傅家大院是二進式的四方院。參觀大院要付費的,那是因為鎮遠縣城窮,沒經費維護這修年代久遠的歷史古蹟,於是授權大院的主人收費,維持院落的完善。走進門是第一進,二層樓房圍繞著中庭,往上走上幾階,就是堂屋,傅家老奶奶站在門口,笑嘻嘻著招呼我們進來看看。跨過高高的門檻,走進不算大的堂屋,明清時代遺留下來的太師椅,在屋門外的斜陽下,充滿風霜的座椅、青色的木板牆、紅色的門聯,組成一幅充滿歷史風貌的光影,深深的吸引著我,不停的按下快門,補抓這色彩飽滿的一幕。

爬山很累ㄝ。

沿著陵線興建的明長城。

下山走進半山腰上的古鎮。

據說也是有600年歷史的泉水。

在這裡,遇見從另一條路下山的小吳...。

傅家大院,先祖是明清進士的大宅。

走上台階...,進入堂屋。

老奶奶說,進來看看吧!

 

堂屋裡的太師椅,是百年歷史的古物。

二進的天井。大家好奇的逛著。

下山途中,一處舊宅邸牆上,毛澤東題字。

 

穿過堂屋走進第二進的天井,四周的屋舍就是傅家的起居空間。和老奶奶告別之後,一行人沿著彎曲的小巷,慢慢走下山去。回到大街上,大家解散四處亂逛。我們越過橋走到河的南岸,尋找來時驚鴻一撇的老城門。一過大橋不遠,一旁的小巷,原來就是一道古城,沿著小巷一路往前延伸到遠處,就是來時在車上看到的城門。城門的規模不算小,保留狀態良好,走進城門一看,城門下一群人聚在一塊兒辦桌飲宴,人聲鼎沸、非常熱鬧。原來以為是有人辦喜事,沒想到爬上城門觀看了一會兒,發現居然是在辦喪事。走下城門,城高約六公尺,加上城樓有高約有20公尺,氣勢不錯,不過門上並未提名落款,不知道是什麼門。我被這一群百桌宴客的場景合喧鬧吸引著,竟然忘了走過城門到另一頭看看,實在有些遺憾。不過時間不晚了,天色已暗,我們實在也沒有多餘的時間細細品味著舊城鎮,匆匆趕回落腳的旅店晚餐。

鎮遠南岸衛城舊城門。

站在城門上,突然發現牆下小巷中喧鬧的聚會。

靜靜一看,有人披著麻紗,原來是辦喪事的晚宴。

 

古城下這一幕,紀錄著當地居民,真實的生活。

走下城牆,走進人群.....。

露天...

昏黃的燈光下,聚集的族人。

600年的古城樓,守候著這一群遠離中原的漢族後裔。

 

走回河對岸的大街,像是倦鳥知返一般的,夥伴們不約而同的從四面八方出現,一群人輕聲歡聚走回飯店,河對岸這一頭夜色中的鎮遠,府城街上已少見人煙,與河南岸衛城沿街現代商店的熱鬧截然不同。光滑的石板路,獨自坐在門外的老人,在昏黃的路燈印照下,更顯得靜逸….

倦鳥歸巢。

鎮遠,這曾經威鎮一方的城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ct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