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三)—暫別長安

 

小雁塔一景,訴說長安在絲路中的地位。

 

盛唐時期的長安城,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城市。沒記錯的話,當時長安城的範圍,是現在西安市的明長安城的20倍。長安以鐘樓為中心,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向外延伸,皇宮在長安城的東邊,通往皇宮的大街寬達150公尺,氣勢之磅礡遠勝於現代各大國際城市。長安城的東邊,聚集了來自東方各國的商旅、學者、外交家,西邊則聚集來自西域各國甚至大食的商人,木蘭詞中”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的光景,真實的反映了當時長安城的繁華熱鬧。也是後來買東西的由來。

長安城

西安是隨處某一條街,就有6線道以上,仍隱約可見長安城以往恢弘的規模。

路旁的市集反映在地的生活。

一處不起眼的小巷,也是人潮聚集的。

 

在西安的第3天,天氣晴朗。一早起來要參觀的是距離飯店不遠的大雁塔。大雁塔位在長安城東南的慈恩寺,慈恩寺範圍頗大,走進慈恩寺是一座大大的廣場,廣場底是大雄寶殿,寶殿後方就聳立著青磚堆疊的大雁塔。

大雁塔之所以聲明遠播,甚至遠著稱於所在的慈恩寺,實是拜法師玄奘之賜。中原歷代王朝自商代崇尚鬼神,之後周代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齊放,到秦代統一中國重法嚴刑,漢代獨尊儒術,五代十國胡風漸興,終於在隋、唐時代融合東西方文化,成為中國歷史上民風思想最為活潑開放的社會,造就後是無法超越的盛唐文化。

唐玄奘生於隋文帝開皇19年,因為連年戰亂、生活困苦,3歲就在洛陽淨土寺出家。也就因為連年戰亂,僧侶四散逃逸,一直到貞觀盛世,雖然佛教逐漸盛行,但是各門各派對於佛教的釋義眾說紛紜,唐玄奘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決定暫別長安,前往佛祖西方的國度「天竺」取經。

貞觀元年,28歲的玄奘法師從長安偷渡出發(當時不能隨意出關),沿著河西走廊一路往西,穿過西域諸國,由中亞、阿富汗進入印度,最後到達佛教聖地「那爛陀寺」,在當地修行了5年,又在印度雲遊之後,帶著許多經書、佛像,循西域南麓、經敦煌,回到闊別17年的長安。回到中原的時候,出發時的太宗皇帝早已不在,玄奘法師受到唐高宗的禮遇,在高宗永徽三年,於慈恩寺內興建了「大雁塔」,收藏安置玄奘從印度取回的佛書、佛像、經典,據說玄奘曾親自背磚參與興建大雁塔的工程。

長安城地標之ㄧ,大雁塔。

佛塔前的寶殿,香火鼎盛。

走入如意門

如意門內,算是慈恩寺後院吧。寺院規模頗大。

法幢高懸

 

大雁塔最初只有五層,高達60公尺。武則天時期塔身塌損,為了避免損於則天皇帝的聲威,下令重修大雁塔,並將它增加了二層,成為今日七層的寶塔建築。

為什麼叫做大雁塔呢?據說是根據佛經故事,佛陀曾化身為鴿子救人,而鴿、雁同為鳥類,唐代國力昌盛,以大雁為最受喜好的鳥類,建塔之時又經常有大雁在塔上築巢,於是便稱之為「大雁塔」。唐中宗時期,文人名家在大雁塔題名形成風俗。凡是新科進士及第,先要一起在曲江、杏園遊宴,然後登臨大雁塔在塔壁提名留念。當年27歲的白居易中舉成為進士之後,就在大雁塔寫下了“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到後來大雁塔已形成“塔院小屋四壁 ,皆是卿相題名”的情景,不過目前已經看不到了。北宋神宗年間,一場大火毀掉了這些珍貴的題壁。

那天太陽曬得人令人發昏。走過廣場只見一群群遊客背對著大雁塔拍照,面對著大雄寶殿膜拜。不知道是為大雁的故事吸引,還是對塔裏玄奘費盡辛苦帶回的經典而感動。而我,只是因為要尋找2000年歷史的腳步,走進那年決定暫別長安,也循著絲路,將他17年旅途中經歷的110個城邑和傳聞的28個地區和國家的歷史、山川交通、民俗風情、物產氣候、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整理成的12卷《大唐西域記》中記載的故事。

對於大雁塔,除了先前的感觸之外,沒有太多的記憶。只記得在離開之前,一位站在寺院門前,向往來遊客兜售經書面無表情的老和尚。灼灼艷陽之下,看不出辛苦、也看不出喜悅。

寺院出口,老和尚.....

老和尚看了我一眼,面無表情低頭不語。

 

大雁塔後門,有一條仿古街,頗有趣味。

 

除了大雁塔,在西安城南1公里處的薦福寺內,有一座典型的密簷式佛塔,就是小雁塔。小雁塔建於西元707年,較大雁塔興建大約晚了55年。塔身共有15級,高約45公尺。相傳,當年義淨法師為了保存從印度帶回的佛經,上表請求朝廷出資修建薦福寺塔。皇帝李顯太過懦弱,凡事都要皇后拿主意。皇后得知此事後,令後宮嬪妃及宮娥、彩女都捐錢修塔。宮人們爭先恐後,慷慨解囊。捐的錢建了這座塔還未用完。由此也可印證唐代經濟的發展與繁榮。大小雁塔皆位于西安城東南,一大一小遙遙相望。古人曾把雄偉高大的樓閣式大雁塔稱為"偉丈夫",而將修理玲瓏的密檐式小雁塔稱作"嬌夫人"

小雁塔

 

和大雁塔、慈恩寺相比,小雁塔悠靜得多了。

感覺更接近古蹟的小雁塔。

 

西安還有另一座相當著名的寺院—法門寺。法門寺位在西安西邊大約30 公里遠的扶風縣。原名叫阿育王寺,相傳釋迦牟尼死後,印度阿育王為弘揚佛法,將佛祖舍利送達各地,凡得舍利處皆建塔供養。300多年前,關中發生大地震,寺內的寶塔傾斜出現裂縫,當地便開始傳說,天竺來的寶物可能藏於塔下!1966年下了一場大雨,半邊磚塔轟然倒塌,當地鄉間父老竊竊私語寶物將重見天日,但是足足過了6年,在1987年的4月3日,才有人敢推倒這半邊殘塔,在清理塔基時發現了一個裂縫,然後在夜深人靜時撬開地宮一看,儘是些珠光寶氣的精美器皿,但這卻不僅僅是傳說中埋藏千年的寶藏。5月5日(農曆四月初八)恰逢佛誕日,在地宮後室的一個供奉的八重寶盒內,發現了第一枚如來的佛指舍利,接著,又相繼在三個寶盒內發現3枚佛骨舍利。最後終於引起中外注意,…。幾年前,法門寺的佛指舍利曾經度來台,造成不小的轟動。

但是法門寺距離西安確實有些遠,我們趕在下午搭機前往蘭州,無緣一探。午後,穿過渭河到咸陽機場,我們要走進河西走廊,就這樣暫別長安。

西安街上已可見到清真飲食。

車過"未央",暫別長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ct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