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一)--函館

雪鄉-北海道

 

 

12月初冬的臺北冷峰來襲,終於有點冬季的樣子。想起先前連續幾年都在冬季出遊,中國東北不算,連續2年在北海道、加拿大的雪地裏,靄靄白雪雖然十分浪漫,但卻也冷得陳阿咪頻頻抗議。不過或許因為冷鋒的關係,讓我想起冬季的北海道。

 

陸陸續續去過日本5、6次,北海道就去過2次。一次在秋天、一次在冬季。氣臺預報說今年跨年夜氣溫可能會降到9度,那麼,就從冬季的北海道說起吧!

 

冬季的北海道是一片雪白的世界。不同於前次由大阪轉機,這一次是從臺北直飛道央的”帶廣”。道央就是北海道中部地區的通稱,美瑛、富良野是道央最為人所知的景區。不過這不是此次要談的,先從道南的函館說起吧。為什麼不是雪地的富良野、或是浪漫的小尊,而是函館呢?因為我想起臺北貓空的夜景,尤其是傍晚時分,搭上貓空纜車遠眺臺北盆地,黃昏中的北二高,101和腳下的點點燈火十分動人。讓我想有介紹函館並且比較二地夜景的想法。當然,貓空夜景的名氣遠比不上名列世界三大夜景之一的函館。或許是多了一點距離感下的寧靜,少了些近距離璀璨動人的震撼。

 

 

黃昏的貓空纜車。

貓空的夜景,多了些距離感下的寧靜。

 

黃昏,在貓空遠眺淡水河與觀音山。

 

 

通常旅行團會安排在黃昏的時候抵達函館,這樣的安排,當然是為了能欣賞函館山上著名的夜景。上山的路線有2條,一條從後山開車爬上蜿蜒的山路直接到山上纜車站後方的停車場,另一條動線,就是從金森港區走上元町,再從元町的纜車站搭纜車上山。二種方式我都走過,只是在不同的季節。冬季天色暗的早,搭纜車是最好的選擇,可以避開上山長長的車陣。當然,費用會多一些。

 

函館的纜車是固定班次的大型纜車,一趟纜車大約可以座5、60人。函館山不高,海拔只有334公尺。我們從元町下車,走一段路,搭上纜車道山頂,大約只要20分鐘。北海道是最早開放西方勢力進入的地區之一,不論城市或是鄉間,不論建築型式或是放牧式的農牧業,都相當西化。尤其是廣闊的農場,尖頂的木屋,牧場的柵欄,感覺就像到了歐美一樣,與本州東北地區或是京都大阪地區的傳統日本意象迥然不同,而元町地區的建築,就是城市西化的代表。元町在金森港區旁的山丘上,隨著港口開放,這一區自然成為早期外國人聚居的地方,教堂、西式洋房林立,充滿些異國風情。

從半山上的元町區步行到纜車站,沿途充滿異國風情的房屋。

函館開放的早,元町是早期洋人聚集的區域,有許多教堂。

 

函館位在北海道的最南端,與本州隔著清津海峽,因此山頂上風勢頗大。從函館到本州的青森,有一條青函海底隧道,多拉ㄟ夢火車穿過隧道貫通輕津海峽,是函館的另一大兼具交通和觀光的建設。函館的夜景之所以動人,主要就在於他的山勢適中,距離市區又近,蜿蜒的海灣、港灣的郵輪和市區的燈火,匯聚成耀眼的美景。世界上另外二大夜景義大利的拿波里和香港的太平山,也有同樣的地理條件。因為距離市區近,於是燈火輝煌令人迷惘。

其實從函館山上看到的夜景,並不是望向輕津海峽,而是往北向北海道看。纜車直上山頂之後,纜車站室內有餐廳、販賣紀念的商店、還有郵局,戶外則有露天的展望臺,以及角度最佳、設備優良,專門為觀光客拍照的攝影服務。只要依序排隊,選好相片的大小規格,然後在信封上填好要寄達的住址、繳費之後,就可以留下美麗的夜景與回憶。想想不論是景點的挑選、設備的完善、服務的便利性,日本人擅用觀光資源的用心,實在值得我們的貓空纜車借鏡。

函館的纜車是固定班次、大型的那種。

纜車山頂站的餐廳。

函館在道南的南端,左側就是函館灣和港口,右邊海灣的遠方,就是晚上要落腳的"平成館"。

世界三大夜景之一,花費800日幣就可以帶回家。日本人充分利用觀光資源的用心,實在另人感動!

下山吃晚餐囉!介紹一下--照像小狐狸。

 

因為是冬季,雖然天色已暗,但是下山之後時間還早。直接到旅館cheak in,放好行李就是用餐時間。我們住在當地位在海邊,擁有悠久歷史的旅館”平成館”。小小的玄觀,脫鞋走上十幾帖大的日式褟褟米房間,鋪上墊被,高興的在棉被上打滾,感覺晚上一定很溫暖。晚餐是標準的褟褟米大會堂,每個人整桌的火鍋、海鮮,雖然吃得相當豐盛,但是稍稍休息之後還是頂著低溫,一定要到街上吃一晚道地的北海道鹽味拉麵,再回飯店泡泡暖呼呼的溫泉。這是冬遊北海道每天一定要的啦!回到房間打開電視,轉呀轉的看到正在播映宮崎駿的”神隱少女”,在日本看日本動畫大師創作充滿想像的故事,真是充實又滿足的一天。

 

豐盛的晚餐。

吃完晚餐,雖然冷,還是要到外頭晃晃。

來北海道,當然要品嚐一下著名的鹽味拉麵。

 

 

 

 

 

清早起來,天空飄著細雪,不過卻是個晴朗的好天氣。在諾大的落地窗前,享用歐式自助早餐,坐在室內曬著剛升起的太陽,真是令人舒暢。

早上參觀位在港區的金森倉庫群,是從明治時代港口開放就建構起的大型倉庫聚集地。同一時期遺留下的類似的倉庫建築,在小樽運河旁也可以看得到。這些大型磚造倉庫外型優雅、古意盎然,內部都改造成挑高的餐廳、商店,真是古蹟充分活化利用的最佳例證。我們在港區繞了一圈,港邊的木造建築,連棟的啤酒木屋,和停泊在港邊的遊艇,雖然在冬天,也不難想像夏季的熱鬧歡暢。

不是鏡頭髒喔,是雪花紛飛的清晨。

太陽出來了,坐在室內品嚐美味的西式自助早餐,在落地窗前曬曬暖暖的陽光,真是一大享受。

路面電車,是日本幾座早期就開放通商的城市常見的交通工具。

神社在日本還是信仰的象徵。

到港邊的金森倉庫區遊覽。

這幢叫明治館,前身是郵局。

倉庫改建成展覽區和商店。

遇見養樂多阿姨,跟小狐狸拍張照吧!

小狐狸覺得很冷...。

金森倉庫區佔地非常廣。

身後就是昨晚看夜景的函館山。

海邊的啤酒屋。

夏天的函館,港邊想必更加熱鬧吧。

跨越一條街,走上小山坡,就是元町了。

爬上半山坡,在元町亂逛。不過地上相當濕滑,下山要非常小心。

這一幢昨天晚上有拍過(狐狸爬到肩膀上了)。

教堂。

昨天夜裡拍的元町教會。

白天的哈里斯東正教堂,造型相當美麗。

 

 

元町較少見的日式建築,應該是寺廟吧。

下山...。港區的金森倉庫群,和函館山。

小樽運河的倉庫群。

 

不遠處就是函館著名的朝市。

 

 

走過港區和倉庫群,跨過一條街,沿著山坡往上走,就是元町區了。不同於昨天夜裡的感覺,白天雪地裏的元町教會、哈里斯東正教堂、枯木、白雲和藍天,更是充滿歐洲風情。只不過雪地溼滑,要走下山,真是要步步為營啊。走下山,金森倉庫群不遠處,就是函館著名的朝市,販賣海鮮的攤位一處接著一處,人潮擁擠充滿活力,色彩艷麗豐富的漁貨讓人食指大動。只不過,我們要往下一個景點前進,在離開函館之前,我們還要造訪聖母修道院、五陵墎…。

修道院,聖母瑪莉亞的擁抱。

 

其實,臺北近郊也有足以讓人感覺震撼的夜景,那是象山上的101和熱鬧的信義計畫區。雖然建築群不如香港太平山,但是卻近距離的欣賞臺北101大樓,和遠處的美麗華摩天輪、圓山大飯店和觀音山的最佳景點。只不過,這樣的美景,要花點體力才欣賞得到呢。我想就夜景而言(比日間的醜陋),臺北的觀光資源其實並不差…,我們真的應該多再點用心,再加把勁了。

這樣的景象,在貓空纜車各站都其實都沒辦法看到,要爬山才能看見。既然開發、也多多少少破壞環境了,沒有一併考慮充分利用觀光資源,實在可惜!

黃昏搭上貓空纜車,可以看到不同的台北。

象山上的夜景,還是相當令人震撼的喔。 臺北市真的要多用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北海道 日本
    全站熱搜

    ict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