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亞第一高峰

看哪!蒼天現出莊嚴而祥和的蔚藍,在他的襯托下,玉山主峰到東峰那一排赤裸的峭壁,此刻有如一道彩虹,綻放出耀眼的淡紅色,卻又在山壁皺摺處卻含蓄的映著內斂的赭藍………….彷彿是一朵只在天國夢幻般的黃昏下綻放的神秘之花。

我永遠忘不了,當我摸索著腦袋裏所有的言辭,想描繪眼前所見美麗色彩時的失落感。人所擁有的言語,是何等的淺薄啊!

*******************************   鹿野忠雄與山、與雲與番人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鹿野忠雄是何許人,即使是擁有多年爬山經驗的老骨頭。本來想繼續土耳其之旅或是寫寫北海道,卻在坐在窗前的那一刻,想為一位未曾蒙面的朋友寫一篇心情。

 鹿野忠雄是日本一位足跡踏遍臺灣各大山脈的學者。那是日據時代的事,熱愛植物、昆蟲,從高校時期與布農族人一起攀登卓社大山起,一直到大學暑假往返日本臺灣之間,只為擁抱臺灣高山上豐富的生態與雄偉狀闊的自然美景。在短短的十幾年中,紀錄下臺灣早期的山林景象,也間接讓後人了解當時的山野、天候、駐在所、所謂的番人各部落的爭戰,以及殖民地時期的生活。

我要說的其實不是鹿野忠雄,而是想藉由他的紀錄,表達每一位攀登大山的人,在肩上背負著沉重的裝備,頂著風雨、艷陽,幾乎耗盡所有的氣力,卻仍然堅持著一步步往上攀爬,直到攀上頂峰,心中可能擁有的共同感動。氣力放盡的那一刻,也是深刻的體驗到自然的偉大,以及明瞭自我渺小與學會謙卑的一刻。

從小沒有人不知道玉山是東亞第一高峰,對玉山的第一印象,是小時候讀的民間故事。故事說劉銘傳來台灣的時候,看見中央山脈一座碧綠耀眼的山峰,很是好奇。走近一看,發現山上多的是翠綠的寶玉,於是將這座山叫做玉山。當然,這只是民間傳說,爬過玉山的人都知道,劉銘傳是不可能爬過玉山的。

自從那一年首登大霸尖山之後,就一直有股攀登玉山的衝動。真正付諸行動,卻是在921大地震一年後的10月。那年宣佈,因為921地震封山的玉山,終於開放入山。於是趕在開放的第一個週末,去爬一趟玉山。行程都是這樣的,週五下班在尖峰時間要趕到博愛路郵局前集合,放好裝備坐上遊覽車,吃著便當,聽嚮導簡單的自我介紹,車在7點鐘準時離開臺北。在桃園、中壢交流道接起另二位嚮導之後,再次上路。走在夜晚的高速公路上,921之後的中部地區,失去了以往的熱鬧與繁華,望著窗外曾經燈火輝煌的城鎮,剛剛整理好傾圮的家園,一片漆黑,讓人明顯的感覺到一陣寂寥。車到南投,在進入山區之前,讓大伙下車在便利商店補給、休息一會兒,預計12點之前我們要抵達3天2夜行程的第一天,奮起湖。

 當然,12點是預定,但是爬過玉山5、6趟,沒有一次是在12點之前到的。12點30 算早了,晚一點1點多到也是常有的事。深夜的奮起湖,就像隱藏在雲霧中的山城。拿起裝備,跨過軌道走下階梯,經悄悄的山城裏只有一群人的腳步聲。安排好房間,洗完熱水澡、躺在床上,通常是夜裏2點半了。

 第二天,清晨6點起床,6點30分吃早餐,7點準時出發。熟悉的晨曦中的奮起湖,永遠是冷空氣中,杉木林下彎彎的鐵道,和一群人裝備起落的嘈雜聲。坐上車,在溫暖的陽光下補眠,大約一個小時之後,就到達登山起點,也是車子所能及的最遠處上東埔停車場。大家整理好裝備,分配好午餐的便當,就啟程吧!繞過2個彎,是塔塔加派出所,登山客要在這裡出驗身分證明與入山證,然後一一放行。再往前走,這一路都是6公尺左右的柏油路,寬闊好走。慢慢的走了將近3公里,走過上坡再往下坡走不久,就到玉山登山口了。

 

最熟悉的奮起湖,竟是小山城前的岔路。

剛過塔塔加派出所不遠的大鐵杉,是必定要拍照留念的(這時候還抱著旅遊的心態)。

登山口前豎立著一座大大的石塊,寫著玉山登山口。石塊後方就是玉山山脈,左側一條狹窄的山路沿著山腰向前延伸,繞過2座山腰之後消失在眼前。中間一條深深的山谷,山谷的最深處,就是大甲溪的上游。從這裡開始,才算正式走進玉山的領域。

2天的行程很簡單,就是從登山到排雲山莊。整段路全長大約8.5公里,除了3段之字型起伏路段稍稍耗費體力之外,大部分的路都是在山腰間的緩坡。第一段之字型山路出現在入登山口不遠處,第二段出現在大峭壁附近,最後一段最長,就在抵達排雲山莊前。從登山口到排雲山莊,大約爬升800~1000公尺,慢慢走包括2次休息,大約5個小時,在下午3點半左右就可以到山莊。看成員的狀況與經驗,沒登過大山、腳程較慢的,通常會在孟祿亭午餐。腳程快一點的,可以趕到西峰下山屋,當你到西峰下山屋,第一天的行程就完成一半了。這裏的海拔已經超過3000公尺,週邊都是鐵杉、冷杉,午後雲霧從山谷間繞昇,走在雲霧之中,感覺好像在黃山的松林間,放鬆心情好好欣賞,相當富有禪意。

從上東埔停車場走3公里,這裡才是登玉山的起點。

午後經常自山谷底升起一陣陣山嵐。

走在雲霧中詩意翩翩。夏季令人舒暢,秋冬就不怎麼愉快了。

在山上要照顧自己,遇見雲霧千萬不要怕麻煩,穿起雨衣才是。

大峭壁,是劇烈的造山運動留下的紀念。

其實,登玉山一點也不必急,尤其是第2天,全程的緩坡剛好讓人適應高山上的氣候、高度。除了健腳級的山友,另有走一趟前鋒或西峰的計畫,大部分的山友,其實只要在天黑之前到排雲就可以了。反正早到也是在山莊逛逛晃晃,在晚餐前的20分鐘到剛剛好。晚餐當然是嚮導準備,這樣的行程其實是最輕鬆,這樣五菜一湯的晚餐,也是山上最豪華、豐盛的了。海拔3402公尺的排雲山莊,是臺灣幾座設備最豪華的山莊之一。在沒有總量管制之前,假日上山,真是一位難求,上下舖的木板通舖,人多的時候往往大家都要側睡。山莊前和右側的小平臺、帳棚一個搭過一個,還有睡步下搭到山路上的情況。現在好多了,每天限制入山人數不超過100人,上山的品質好多了,對玉山的負擔也輕了些。

 

玉山全線都鋪上棧道,也沒有什麼困難的陡坡,走來十分輕鬆。

設施豪華的排雲山莊,從日據時代起就是登玉山的據點。

豪華大餐。不過第一次登山的人,大部分的都沒什麼胃口。

有一回,山上下起雨來,黃昏的時候,雨停了,從雲間綻放的火紅夕陽。

 

初到山上的人,大多不能適應高海拔,生理時鐘也和作息都跟平常不一樣。天黑之後什除了喝喝茶、聊聊天,麼都沒得做,。山上活動空間小,入夜之後溫度掉得很快,就算是夏天也只有8度,秋冬就不用說了,2-3度很平常,零下也是有的。不過零下的時候來爬山的不多,下雪通常就封山禁止攻頂了。在山上睡得著的最好早早睡,通常要看日出或拍照的,半夜2點半就要出門。不過天氣好的時候,夜裡滿天的星斗會讓你願意忍著低溫,捨不得睡。

通常團體拖拉拉的都在3點半到4點左右出發,攻頂只要背輕裝,雨衣、保暖衣、零食和水就可以了。想吃水果的、想喝咖啡的,自己背上去。從排雲到主峰短短的500公尺,大約要走2.5公里。前面1.5公里大都在黑森林裏中長距離的之字型緩坡(有些人可能覺得是陡坡)點著手電筒、頭燈緩緩前進。在走出黑森林之前有一條岔路往東峰,注意不要走錯就可以了。等出了森林,發現週邊的植物忽然變成低矮的圓柏或是灌木的時候,看到碎石坡,就快到了。從碎石坡往上看,幾乎已經看不到植物。遠遠看到右手邊的山峰,就是玉山主峰。

走過碎石坡,開始進入猙獰的岩石區,眼前所見,都是一塊塊的風化岩,山勢漸漸開始陡峭,窄窄的山路下就是深淵,開始有攀上高處的感覺。再走上一段坡,到風口,看到另一處岔路,就進入最後一段300公尺手腳併用的登頂路。岔路左邊往玉山北峰、轉個彎往右上方爬,就是目的地玉山主峰。

沒登過臺灣10峻的,看到這段穿梭在岩石間、攀爬在懸崖上一般的山路,確實會叫人手腳發軟,需要一點勇氣才能往上爬。不過好在這一段路背風,沿路還有前人釘在山壁上的鐵柱、鐵鍊,站在只能容下一足的小山徑上,倒也不算太危險。但是爬到最後一段大約30公尺,幾乎是沒有路的,只有一塊塊大石塊堆疊在一起,而頂峰就在抬頭望不見的地方。等爬上主峰頂,這一路的辛苦、害怕,就在眾人的歡呼與滿足下消失無蹤。一群人擠在三角點前拍照,只想證明自己做到了。

往北峰岔路的風口,右轉攻主峰,前方往北峰。

日出前登上雲端的那一刻,週遭只有風聲,感覺特別寧靜。

天氣不好的時候,的確在考驗登山者的勇氣與耐力。 

日出前,風起雲湧的一刻。

天色漸亮,站在台灣的的最高處。

日出,向北瞭望。

玉山西峰

天氣好的時候,俯瞰雄偉的中央山脈,著實令人感動。

小小的三角點,竟可容下百來多人。

雲雨中的主峰。

溫暖陽光下的石碑。

 

 心清如玉、義重如山這八個字,刻在狀似玉山主峰的尖石塊上,確實是比日據時代的小神社,或是遙望神州的于右任像有意義多了。登過幾次玉山,最讓我感動的不是征服的驕傲,而是坐在石縫間,在寒冷的晨風中輟一口溫熱的咖啡,望著幾乎伸手就能碰觸到的天上的雲朵,在暖暖的陽光下,俯瞰這一片大地。那一刻,山下的塵囂好像也就因此遠離。置身山巔聽聽風聲,平靜與謙卑油然而生。感動之餘,讓你拋下一身的負擔,輕鬆卻又滿足的只想留在山上。原來,在山之巔,是那麼讓人感動。

 下山到風口的那一段,會讓你懷疑剛才哪來的勇氣?有懼高症的恐怕需要人攙扶著才能渡過這一段路。回到排雲,背起裝備,分批下山。這一路就是和自己體力與耐力的對抗了。其實,我覺得玉山主峰除了是台灣第一高峰之外,沿途並不像雪山、大霸、南湖或奇萊主北那樣豐富或有趣。反倒是從玉山北峰遠望主峰磅礡的氣勢,應該是欣賞玉山最美的角度。下觀高往八通關沿途的林相、野花、生態和仰望主峰、東峰的視野,也才是登玉山最讓人驚艷的旅程。可是這城市人們,只能品嚐速食般的主峰簡餐,不能細細品嚐更豐富更有深度的佳餚。

 

從主峰往下看來時路。 

這時,你才會想到,怎麼會有這樣的勇氣。

 

 

下山到上東埔停車場,腳程快一點的大約在下午2點之前就可以到了。慢一些的拖到3點半也是有的。早一點到的,可以往上走一小段路,到國家公園管理處逛逛,有紀念品、零食、熱咖啡。下山之後,沿著淳樸的東埔鄉間,看看往來的人們,和發展得恰到好處的小鎮,是最讓我感到幸福的時候。晚餐通常聚一聚吃一餐,大家舉杯慶祝攻頂成功,對於初次登頂的人來說,確實也夠滿足的了。那一年回臺北的車上,嚮導問我們每個人的感受,我說,身為台灣人,每個人一生都應該登一次玉山。後來這句話常常聽見。登玉山似乎也漸成風潮,後來幾次再登玉山,回來的車上,嚮導就不再詢問大家有何感想了。或許,這樣的行程已經太普通,上山下山只是商業化的一部分,早已失去當初登山的熱情與感動。

這幾年在國家公園的建設下,以及各旅行社與山社合作推廣之下,攀登玉山、雪山、大霸等等變成一種休閒行程。就算是完全沒有登大山經驗的人,都可以在旅行社的包裝下登山。國家公園也取消必須有嚮導資格帶隊的規定。只要申請,大家都可上山。至於有沒有經驗,有沒有體力,懂不懂得山…,就另當別論了。但是,山上的寧靜,攻頂的那一份感動,是愛山的人不悔的決定。

前天,是我同事心愛小孩的告別式,他在下山途中失去年輕的生命,想了想,終究不捨見到白髮人送黑髮人。僅以此篇,向他和愛他的人致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ct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