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

 

南京在地形上和臺北有一些相似之處,南京市區有鍾山、臺北市區有座圓山,長江從西邊往北繞著南京城北邊而行,臺北則是基隆河從北邊往西在臺北城西側和大漢溪會流成淡水河,只不過這山、河、城市的規模相距甚遠,河水流向一處往東、一處往西,也有不同。昨天走了不少路,雖然身處鬧區之中,但夜裡的南京新街口,卻分外安靜。早晨起來,拿起餐劵到二樓吃早餐去。10多年前金陵飯店的早餐吧是在42樓的旋轉餐廳,那時候這旋轉餐廳在南京可是非常著名的地方,坐在餐廳裡可以俯瞰半個南京城,金陵飯店四週新街口商圈也還沒這麼多高樓。這回來不知道怎麼了,早餐改在二樓,菜色也沒已往多樣豐富,嚴格來說並沒有五星級的水準。我想,在經濟改革開放之後,這老飯店的腳步也漸漸跟不上時代。

 

今天要陪老爸回浦口,計畫到中山碼頭搭渡輪,因為地鐵不能直接到碼頭,必須在鼓樓轉公交車,所以途中先繞去鼓樓看看,再渡江回浦口,也彌補那年沒能過江回去看看的遺憾。走出飯店天氣明顯比昨天好得多了,抬頭能看到藍藍的天,不像昨天風大,天也恢矇矇的,太陽照在身上暖暖的,走在街上能感受到一些些春天的氣息。從新街口到浦口除了搭渡過江,也可以坐公交車過長江大橋繞過去。不過長江大橋過江之後並不直接到浦口街上,加上我們想先到鼓樓公園逛逛,所以就搭地鐵出發啦。

上班尖峰剛過,地鐵站裡人並不多。一出地鐵站,抬頭看到的就是高度450公尺 、樓層89層,世界第七高、中國大陸第二高、江蘇省最高的建築,紫峰大厦Greenland Square Zifeng Tower)。一旁台地上磚紅色的城門式建築,就是南京的鼓樓。

一出地鐵站就看到中國第二高樓

鼓樓在大轉盤那頭的山崗上

小山崗上的鼓樓

走了一段路,尋找上鼓樓的入口

繞了一圈,終於找到入口

 

南京鼓樓建於西元1382年,明洪武15年,是明代的建築,位在現今南京城中靠西邊的一座小山崗上(現在就叫鼓樓崗),隔著一個大轉盤(圓環)和東邊的紫峰大樓遙遙相望,西邊則是南京大學,北邊是北陰陽營社區,顧名思義是當年軍隊駐紮的地方。鼓樓雖然只是個二層樓的建築,不過因為位在山丘上,站在路口仰望還是頗有氣勢的,並不會因為緊鄰中國第二高樓而備感壓迫或顯得渺小。鼓樓在古代是進行擊鼓報時、迎王、送妃、接詔等重大儀仗慶典的場所。根據明清規制,鐘鼓樓每天兩次鳴鐘擊鼓,寅時的稱為「亮更」,戌時的稱為「定更」。戌時開始在每個更次擊鼓,直到次日寅時。因為鳴鐘與擊鼓先後發生在早晚,所以稱作「晨鐘暮鼓」。

 

南京鼓樓西側原來還有鐘樓。明朝滅亡之後,鐘樓和鼓樓上層的木造建築都被毀了,原有的報時設備也不知去向。現在上層樓台是1684年清朝兩江總督王新命在明朝所建的樓臺基礎上重建的,規模較原來的小,建有大殿兩層,屋頂是歇山頂重檐四落水木結構,命名「暢觀樓」。樓內樹有王新命所立的一座戒碑,碑文的內容是記載康熙南巡江寧的景象,以及康熙對江南官員的訓諭,所已這樓又稱為「碑樓」,在樓內正門牆上刻有楷書「碑樓」二字。那年來南京,夜裡坐著計程車從飯店到堂姐家一聚,堂姐家就住在鼓樓旁的北陰陽營,在車窗裡望著夜裡燈光輝煌的鼓樓,留下很深的映像。爬上鼓樓崗,繞著鼓樓走了一圈,休息一下,就像在公園裡走了一趟。

 

走下鼓樓到中山路上想轉搭公車去中山碼樓,突然想起來身上的零錢昨天晚上回飯店的時候,在地下街買飲料花掉了,只剩下大鈔。鼓樓公園旁有個公車站票亭的,本想想說可以問問搭哪班車,然後賣張票的,結果這公車站的車都不到中山碼頭,想搭車要到鼓樓崗下邊的中山路上,而且南京公車收現,不賣票。這下可好了,找到了要搭的公車,卻沒零錢,而放眼望去四週連一間便利商店都沒有。正在猶豫的時候,望見對面有間銀行,於是走過對街去試試。

鼓樓現在建成了個公園

 

正門入口寫的是鼓樓

繞到後門,門上寫的二字就成了碑樓,從這是展示康熙南巡記事碑的入口

古今相輝映

鼓樓附近,當然是鼓樓街啦

 

走進銀行,感覺就像跟臺北任何一間大銀行一樣,每個人好像都很忙的樣子,中國沿海城市的進步真是不可同日可語。正在想要找哪個部門處理的時候,剛好有個穿制服的年輕行員經過,就開口問了,我們想搭公車,但事身上只有大鈔,附近也沒有便利商店,可不可以換個零錢。這年輕行員很乾脆的就說:可以,請跟我來。

結果他沒帶我們去櫃檯,反而把我們帶進一旁的小房間,抬頭一看,門上掛著金色的VIP三個大字,哎喲,真是不好意思,只不過換個零錢嗎,怎麼好這樣勞師動眾的。不過,反正就進了VIP ROOM,專人幫我們換了人民幣10圓錢,還問我們1圓的5個、5圓的1個行嗎?當然可以囉,感激不進哪。懷著受寵若驚的心,我們離開銀行,搭車往中山碼頭去。

 

南京與臺北一樣,二個城市的中山路都是重要幹道,也都是林蔭大道。民國初期,中山路是南京最重要的路,沿線是各政府機關所在,因為通往中山碼頭,當年沒有長江大橋,南北物資都靠鐵路運到長江對岸的浦口,裝卸上船之後再利用水路往下游的鎮江、上海,或過江運到南京,上岸之後中山碼頭前的大街就是中山路,所以街熱鬧非凡。包括國父靈柩,中山陵完工之後也是先由北京程火車到浦口,再渡江到南京安厝。不過自從長江大橋完工之後,上層走汽車、下層鐵路的動線大大的取代了浦口到中山碼頭間的船運,就像關渡大橋通車之後的淡江八里渡船頭一樣,二岸之間的渡輪漸漸沒落。

 

坐在公車上,望著窗外還留下的許多民國建築,還可以感受得到當年國府首都的繁榮景象,不過在高樓遇來愈多的南京,這些二、三層樓半舊不新的建築,似乎也漸漸凋零,就要消失在歷史洪流之中。大約10多分鐘,我們就到中山碼頭了。這是第二次來這裡,上回來的時候是晚上,但搭渡輪的人不多,今天雖然是白天,天氣也還不錯,但碼頭前的廣場上一樣冷冷清清的。碼頭大樓除了入口的門柱還保留了原來的型態外,整座建築外牆已經換上磁磚,感覺有些隔隔不入。走進大廳,挑高的空間空蕩蕩的只有我們二個人,沒多久一群人剛下船闖進大廳,人聲嘈雜在空氣中迴盪著,身影在腳下的磨石子地板游移。買了船票,船班沒有時間,就到碼頭邊等著吧,船到了、船就會開了。

想搭公車,卻發現身上沒零錢

到對街的銀行試試

哇 我們是VIP勒

南京的公車已經是低地板公車了

Here there everywhere

民國初年的南京

 

民國初年的教育部

清末 江南水師學堂 現在只剩下這面門牆

民國建築漸漸消失

早期新式公寓也面臨更新

 

踏上渡輪,下層是載貨、搭車的空間,上層靠牆邊有幾張長板凳,整座中山碼樓除了這裡,上下游前後還有許多裝卸貨碼頭和船塢,顯然長江沿著江邊就是一座港,望了望對岸,看不到浦口碼頭的蹤影,看了看下游,長江上霧茫茫的隱隱約看得見橫跨江面的長江大橋,再往下游望,看不到盡頭。

船開了,規律的引擎聲似乎在催促著我們往前進,今天江上風平浪靜,隔著霧霾的陽光照在身上並不炙熱,回頭望著南京城,閱江樓、碼頭、大橋,除了這些,我再也認不出其他我知道的,屬於我記憶中的景象。而對岸的浦口,就更陌生了。

 

船舷邊,一對父子緊緊的倚偎在一起,孩子問還有多久會到啊,大人說穿好衣服,就快到了。

就要到了嗎,似乎如此,隱約中已經可以看到對岸的碼頭,心中默默的說著,老爸,就快到家了。

 

中山碼樓

中山碼頭對面的洋房,是汪精衛故居。

中山碼頭的拱門

大廳裏人影稀疏

10多年前的那一晚

那晚堂姐問說,讓老人到碼頭邊瞧瞧 可以嗎

走進碼頭邊

長江大橋通車之前,碼頭是長江上游和北部人員、物資集中轉運的地方

長江就是個大港

長江大橋是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的大橋

渡輪來了

上船吧

上層甲板

要渡江了

造型像一艘船的中山碼頭

閱江樓

江上霧茫茫的

長江大橋

 

孩子 快到了

回浦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ct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