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島的風

馬祖之旅要從台北開始說起。從台灣到馬祖有二種方式,坐船或搭飛機。坐船要到基隆西岸碼頭,就是在基隆火車站旁大約500公尺 處搭台馬輪,因為出近海之後到台灣海峽風浪較大,所以往馬祖的航班通常在晚間10點左右出航,慢慢的開大約在早上抵達馬祖,先到南竿或北竿不一定。然後中午之後回程往台灣,回程航行速度通常較快,大約晚上8點之後靠岸。除了坐船之外想到馬祖就要在松山機場搭飛機了,松山往馬祖分為北竿和南竿二條航線,每天有4-6個航次,相對搭船時間效率高,但航班受天候和機場夜航影響大,另外因為飛往馬祖的航機是和本島航線串飛,就是飛馬祖航線之前一個航次可能是先從澎湖或花連飛松山再往馬祖,或是前一班先飛南竿松山,再從松山飛北竿,因此航班時間長長因為前一班機調度或地面作業時間延遲,影響馬祖航線時間。而且馬祖機場受儀器限制不能夜航,班機也不能在外島停留過夜,所以航班經常不預警的異動或取消。這天我們是中午的班機,松山機場二航廈國內線剛剛啟用不久,有便利商店顯得很熱鬧。4個螺旋槳的ATR-72雖然有點年紀了,但飛得很平穩。我們的行程是先到北竿,松山到馬祖北竿機場航程大約1小時,下午210分就到了。一下飛機走出大廳就看到蓉鑫,我們的住宿飯店就在機場對面100公尺 ,太陽很大,陽光耀眼,一條街道從眼前橫過與另一條交會著,街道二旁的建築大約都只有二層樓,沒甚麼人顯得有點冷清,這就是北竿最主要的聚落塘岐村。

走出北竿機場

今晚投宿的飯店,是北竿最高的建築。

先說一下馬祖的歷史。馬祖有南竿、北竿二大列島,和東莒、西莒和東引三個面積較大的島。我們先到的北竿座落於福建閩江口外,民國之前與南竿島分別稱作上竿塘、下竿塘或北竿塘、南竿塘,合稱竿塘。依據歷史記載,北竿在宋、元時期就已經有人定居。明朝初期實行海禁政策,南北竿塘居民全都遷徙往內地,竿塘諸島的開發因此受到重挫一度成為荒島,變成日本倭寇或海盜出沒之地,一直到明代中葉為了要整頓倭寇與海盜再次開放海禁以後,內地居民才又陸續遷回馬祖,到明朝末年人口從事補漁和耕作的人漸漸多了,島上的聚落和人口也漸漸增加。不過好景不常,清朝初年台灣被鄭經佔領,康熙為了軍事目的再次實施海禁令封鎖台灣與大陸往來,於是竿塘列島又成為空無一人的荒島,一直到康熙收復台灣之後,才又有人慢慢回到竿塘。嘉慶年間肅清蔡牽等大海盜之後,長樂、連江等縣沿海居民大舉遷居島上,北竿各村落廟宇慢慢開始興建,南北竿漸漸有了目前人口結構的組成。

北竿附近海域靠近閩江口,漁產豐富,盛產帶魚、蝦皮等漁貨。年年吸引福建長樂、梅花村的村的漁民前來打樁興建草寮捕魚,北竿島上的塘岐、橋仔聚落因此聚集了許多打漁的人,橋仔澳口船帆林立,島上各漁村空前繁榮,北竿也成為馬祖地區的政經中心,這樣的盛況一直持續到民國269月被日軍佔據領為止。不過據說日軍佔領南、北竿的時候並沒有甚麼特殊的破壞,或許對來自島國企圖佔領廣大中國土地資源的日本人而言,這個小島實在無法引起他們的興趣。

國共戰爭之之後,民國38年國軍進駐馬祖在南竿成立馬祖守備區指揮部,接著實施戰地政務,將連江縣政府設在南竿,從此之後馬祖的政經中心就從北竿轉移到南竿。民國七十年代北竿人口大量外流到台灣,因為近海漁源枯竭,昔日的繁榮漁村如橋仔、白沙、芹壁、后沃等村落荒蕪,只剩下塘岐村依賴軍方消費,勉強維持住商店街的局面。民國81年馬祖地區解除戰地政務,國軍開始逐年自馬祖撤軍,北竿駐軍人數影從以往的1萬多人減少到只剩大約1千人,北竿長期依賴軍方消費的經濟型態也大幅改變。走在街上的軍人少了,商店大多休息歇業,這二年因為芹壁村的石頭屋引起大家注意,馬祖發展觀光事業的方向明確了,塘岐村也開了家7-11,觀光季節成了遊客與當地軍民聚集的中心。

塘歧村最熱鬧的街道,雖然戰地政務解除了,街上還是可以看到軍人,但戰地的氣氛淡了許多

 

我們擺好行李之後,就騎著預先租好的機車準備這個下午先到島上各處逛逛。下午的行程就從塘岐村出發。塘岐位在北竿的最高峰壁山南邊山腳下,是馬祖列島面積最大的一塊沙洲平原,也是北竿機場與鄉公所的所在地,機場就在沙灘旁。早年機場未擴建之前,塘岐村和距離不遠的后沃村以一條長長的沙灘相連,因此叫做塘后沙灘。當時的塘后沙灘非常完整,一邊是沙、一邊是岩石潮間帶,非常獨特的地形,滿潮的時候潮水甚至會淹沒沙灘,那時候后沃村就會變成了另一個島。後來機場跑道擴建加長,塘岐村已經沒有適合平地了,所以把跑道往東平移、同時往海上延長,終於可以容納44人以上的飛機起降,不像以前只能降12個人的小飛機。因為機場跑道擴建,塘后沙灘也因此被分割為二,南邊的沙灘變小了,北面的後港受到的影響小一點,後港在風山和大沃山左右兩山中間形成一個灣澳,退潮的時候海水退到澳口外,露出廣達四、 五公頃 的潮間帶,是撿拾貝類、沙灘活動的好去處。如果在北竿待的時間夠久的話,塘后沙灘是到北竿旅行的時候白天看海傍晚漫步欣賞夕陽的好場所。

 

塘后沙灘,塘岐村到后沃村之間的沙灘

北竿機場往后沃村之間的路,一邊是塘后沙攤,一邊是後澳

北竿機場擴建了,塘后沙灘被隔成二塊

北邊的後澳,退潮之後的沙灘和潮間帶

潮間帶是小朋友的最愛

戰地,後澳口的天險

 

過了沙灘不遠就是后沃村。后沃村是位於大沃山下的濱海小漁村,和南竿的牛角村遙遙相對,村內有一座著名的楊公八使廟。相傳楊公八使是與惡龍鬥法而遇害,因此廟宇都以麒麟及鳳裝飾,看不到龍相關的東西,任何遊行和活動只要和龍有關,也絕不能進入村莊。民國92年,北竿文協原準備在塘后沙灘舉辦龍舟賽,就因為活動中有龍,為了尊重地方風俗信仰,文協成員與村民幾經研商後,活動叫停。長期推動聚落保存的北竿文化協會,將后沃村內一棟年久失修的古昔,整修成為「閩東閒情」社區工作坊,平日都有導覽人員駐守,不收門票,遊客可以直接進入參觀與休憩。經過后沃村再往前走就要上山了,山路很陡、很窄,只能容許一輛汽車通過,因此在山腳下路口前哨制號誌管制單向行車,這也是北竿唯一設有紅綠燈而且很認真在管制的地方。大沃山整座山在戰地政務解除之前全都是軍事基地,佔地政務解除之後只留下一處營地,其他營地都廢除了,部分營地改建成戰爭博物館或戰爭公園,有時間的話一處處慢慢走訪,仍然保留有相當嚴肅的軍事氣氛。

 

 

 

 

 

北竿機場擴建了,塘后沙灘的風貌改變了,后沃村看起來似乎有發展地方文化的新的方向,但仍然無法改變人口外流的現實。后沃村的海堤上,小男孩睜睜的望著遠方,是在想這個午後要去哪裡找玩伴?還是想像還那端的世界會是怎麼樣?或許因為這個島的居民原來就來自外地,最後自然也會選擇離開。外島的風就這麼吹著,是記憶的風,是古老的風,有一點寧靜,有一些孤單,但從不會因為潮來潮往般的過客而停息。不過,沙灘上年輕人的笑聲一下子就讓這個孤單的沙灘熱鬧起來,海浪似乎也跟著跳躍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ct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