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

 

南京在地形上和臺北有一些相似之處,南京市區有鍾山、臺北市區有座圓山,長江從西邊往北繞著南京城北邊而行,臺北則是基隆河從北邊往西在臺北城西側和大漢溪會流成淡水河,只不過這山、河、城市的規模相距甚遠,河水流向一處往東、一處往西,也有不同。昨天走了不少路,雖然身處鬧區之中,但夜裡的南京新街口,卻分外安靜。早晨起來,拿起餐劵到二樓吃早餐去。10多年前金陵飯店的早餐吧是在42樓的旋轉餐廳,那時候這旋轉餐廳在南京可是非常著名的地方,坐在餐廳裡可以俯瞰半個南京城,金陵飯店四週新街口商圈也還沒這麼多高樓。這回來不知道怎麼了,早餐改在二樓,菜色也沒已往多樣豐富,嚴格來說並沒有五星級的水準。我想,在經濟改革開放之後,這老飯店的腳步也漸漸跟不上時代。

 

ict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夫子廟

 

南京夫子廟在老爸小時候就是個很熱鬧的地方,夫子廟其實就是孔廟,因為孔子被人們尊稱為“孔夫子”,所以市井小民就稱孔廟為“夫子廟”。

南京夫子廟始建於西元1034年宋朝景祐元年,原來是東晉時期的學宮,就是獨書的學堂啦。歷史上夫子廟曾經四次遭到摧毀破壞、五次重建。清同治八年(西元1869年)重建之後,最後一次毀於1937年,那年日軍侵華攻進南京城放火燒了夫子廟。根據中國觀光資料紀載,夫子廟是在1984年由人民政府規劃,撥款修復逐漸完成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江南貢院等夫子廟主體和周邊建築。另外再恢復烏衣巷王謝古居吳敬梓故居20多處、30多萬平方米古建築,因此形成了目前的夫子廟商圈。大陸改革開放之後,對於恢復夫子廟與秦淮河風景區的成就有目共睹。10多年前和老爸來秦淮河畔,夫子廟前沿途除了商店還有流動攤販。我記得很清楚,下午5點之前秦淮河北岸商店街是管制攤販進入的,攤販們推著推車據在秦淮河南岸,時間一到大家蜂擁過橋搶位子擺攤,秦淮河畔從夫子廟到江南貢院一路到文德橋就像個大夜市。但是以夜市文化的形成而言,我不太相信在1984年之前夫子廟週荒蕪一片。或許孔廟頃圮了,江南貢院荒蕪了,但秦淮河畔的住家還是要過活吧,靠共產社會主義分配食物是養活不了人的,這市場和夜市就早早存在了。

ict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要說秦淮河畔的歷史故事,烏衣巷、李香君可能是最令人耳熟能詳的吧。

烏衣巷位在秦淮河南岸,是東晉時期高門士族聚居的地區,開國元勛王導和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都住在這裡,雖然東西晉在這兩位大臣戮力維持之下,國力也算得上一番光景,但卻也是漢朝王公後裔被認為偏安江南的開始。唐朝詩人劉禹錫這樣寫著: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ict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2月中的冷峰,挾著細細的雨,終於帶來這個冬季些許的刺骨寒意。第一次打開了電暖氣,喚起回憶

 

大學在淡水念書,淡水每到冬季五虎崗上總是在寒風中飄著細雨,大二的時候為了尋求安靜,搬到後山的農舍裏去,每天沐浴山林朝陽,遠眺觀音夕照好像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而山上的房子雖說是農舍,但其實就是當地農民蓋好一棟棟隔間隔好的出租宿舍。夏天的時候打開窗戶吹著山風入睡,但是冬天的時候除了考是開夜車需要冷空氣提神之外,寒流來的夜裡不管怎麼窩著,就都是一個冷字。大三那年寒假隔壁的農舍加蓋了幾層,原來窗外的大屯山變成隔壁的牆,更糟的是談話、吵架、打麻將的聲音沿著牆邊迴響,再也聽不見樹梢的風聲、田野的蛙鳴,聞不到溪邊淡淡的野薑花香,於是決定搬家。只是學期剛結束,新房子還沒著落,舊房子租約就到期了,只好搬到旁邊棟小笨童那兒借住幾天。

ict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十里秦淮

 

    要說到南京的觀光旅遊景點,秦淮河的知名度一定名列前茅。從小對於秦淮河的映像就是河上畫坊穿梭、文人雅士留連聚集、六朝金粉,燈紅酒綠繁華奢迷之地。上次回到南京在秦淮河畔吃晚餐,餐廳酒樓沿著河邊一幢幢燈火通明,一套每人至少10小盤的精緻餐點,每一道都有典故名稱,頓時讓人感受到六朝古都金陵之繁盛。不過晚餐之後老爸急著回飯店和堂姐見面,只在夫子廟前匆匆走了一趟,無緣細細品味。這次回南京是自由行,秦淮河距離飯店3個地鐵站的距離,又有不少吃的,所以第一天晚上的行程就安排去秦淮河啦。

    走出金陵飯店,傍晚的南京街道上車水馬龍,地鐵站裏也是人潮洶湧,從新街口站搭上地鐵1號線沿著中山南路往南,經過張府園站到三山街口下車,出站往東走大約300公尺,看到位在中華路上的夫子廟西門,就表示秦淮河風景區到了。現在的秦淮河風景區指的大致是東西在龍蟠中路與中華路之間、南北向長樂路到建康路之間的範圍,主要包括太平天國天王府所在有金陵第一園之稱的澹園、夫子廟、江南貢院、烏衣巷李香君故居、還有秦淮河畔大壁照等等。而目前所保留以往秦淮河意象的流域,大致就是上述園區範圍內東側,從東水關到大照壁之間約1公里的河道,不論在地理上或是歷史上,都只不過是極小極小的ㄧ段。

ict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龍蟠虎踞石頭城

 

上次來南京已經是10多年前的事了。上次回來只停留了2天,對於南京的記憶停留在中山陵、澹園、總統府、秦淮河、長江大橋,和堂姐大伯與侄子侄女們的狹窄住居,夜晚的中山碼頭。映像最深的是中山路上茂密的綠蔭,和長江大橋上一望無際的浩浩長江。

ict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9) 人氣()

出發

 

這趟旅行選擇在三月出發,為什麼是三月,其實並沒有甚麼特別的理由,雖說是帶老爸回家,但也跟清明沒有太大關係,主要還是因為原來4月之後有請育嬰假的打算,另外這二年沒有和怡青一起出門旅行,所以想趁還有點時間的時候回南京一趟,讓自己也讓她知道我們從哪裡來,小阿ㄅㄨ就請老媽照顧幾天了,丈母娘當然也樂得很。

 

ict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南京1915

 

第一次去南京是10多年前的事,那時候父親生活中最大的娛樂就是聽收音機,白天最常聽的節目是中廣、到了夜裏則是聽美國之音才能入睡。他常說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從中廣生活網可以得到很多時事和知識,美國之音則是他了解對岸故鄉狀況的管道。中廣有個節目主持人叫石元娜,10多年前是非常活躍的廣播節目主持人,她是身體障礙人士,因為在廣播界有成就,所以曾經當過國大代表。石元娜非常關注弱勢民眾的福利,其中特別組成旅行團,鼓勵老年人出門走走逛逛。那年秋天,父親替我和他報名參加了他組的江南行旅行團,從上海、蘇州、杭州、揚州到南京總計七天,雖然我對江南並沒有興趣,但還是依父親的指示到石元娜的辦事處繳費、送證件、取資料等等事宜。報名的理由很簡單,第一是因為這是專為老人家組的團,其次也是最重要的理由,就是行程有到南京,那個他離開了40多年的故鄉。

 

ict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Gastown 

 

12天的加拿大之旅即將結束,今天是我我們待在溫哥華的最後一天,不過也是行程最緊湊的一天。一早出門在市區東逛西逛的,雖然到了不少地方,但嚴格來說只能算是走馬看花,真要深入體驗當地的生活,停留的時間實在不夠。或許是因為季節的關係,臨海的史丹利公園已經不適合戶外活動,或者我們應該在格蘭佛島多待一會兒,吃個晚餐、喝喝咖啡的。但是還有一個非去不可的地方,讓我們無法停下腳步,於是只好繼續飄泊,到Gastown蓋士鎮去。

 

文章標籤

ict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昨天晚上看到國家地理雜誌播的攝影師二兄弟的中國大陸探險,剛好走到喀什、和田到塔克拉瑪干沙漠這一段。片裏的喀什看來變化還不算大,舊城與愛堤朵耳清真寺周邊還是老樣子,當地的風俗民情似乎也還沒嚴重漢化,心中頓時感覺輕鬆愉悅。

剛剛在部落格照片輪播看到這張照片,就是這個沙漠中的小鎮,塔中四井。塔中四井是塔克拉瑪干沙漠的中點,塔中是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之中的意思,四井就是四座油井,除此之外在浩瀚的死亡之海中,再也沒有小鎮了。

我們那天本來要住在塔中的,但是因為通訊不便,不能預訂旅社。何況塔中沒有旅舍只有招待所,所以都要現場才知道有沒有床位。澳熱的氣候,沙漠的柏油路被高溫烤成波浪狀,打顆蛋掉在路上,一下子就熟了。停車問了半晌,結果運氣很好,沒有床位,床位全都被軍方包下了。於是我們只好直接往南,在一天內穿越560公里的沙漠公路...

ict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